9月4日爱配投资,残特奥会盲人足球项目测试赛在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广东盲人足球力量组成四支队伍共46人同台竞技,上演听声辨位、蒙眼竞“足”的精彩好戏。
双方球员展开拼抢。
盲人足球项目比赛中,球员主要依靠声音和指令行动,常见用语分为比赛指令、球员沟通、观众礼仪三类。
随着比赛开始,一声声此起彼伏的“Voy”声吸引了在场观众的注意。原来,球员们在场上拼抢时,通过喊出“Voy”(西班牙语,意为“我来”)或“喂”等口号,提醒队友自己的位置,同时告知对手自己的动向,避免硬碰硬的危险冲撞。
赛中暂停时,裁判逐一检查球员眼罩是否有漏光情况。
盲人足球比赛中,每队上场5人,除守门员外,其余4名球员的视力伤残程度需为B1级,即完全丧失视力且无光感。为确保公平,球员需佩戴符合竞赛规程的眼罩参赛。竞赛用球内置有发声装置,通常为铃铛,球在滚动过程中能持续发出清脆的声音,球员通过聆听球的声音来判断球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完成传球、带球、射门等技术动作。
双方球员展开拼抢。
比赛场上,身体对抗在所难免。“即使受伤了,她们也不肯轻易下场,是值得被尊重的一群运动员。”广东盲人足球女子2队主教练许宇飞说。
“为了提升彼此的默契度,提高进球率,队员们每天都会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广东盲人足球男子1队教练员宋蔚泓说,每次训练都避免不了身体对抗,但大家都想为球队争光,所以不曾抱怨,只是埋头苦干。最终,队伍在此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赛事结束后,视力正常的守门员将盲人队友带下球场。
残特奥会盲人足球竞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残特奥会盲人足球项目测试赛对赛事相关的各项设施、流程、服务等进行了全面测试和检验。“下一步,我们要再接再厉,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和优化,确保正式比赛顺利进行。”
采写:南方+记者 汪祥波
摄影:南方+记者 梁钜聪爱配投资
公富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