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以下简称“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的“东京-横滨”,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98策略,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自2020年起,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已连续五年位列该榜单第二名。
当前,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主要分布于33个经济体。其中,集群数量较多的国家包括中国(24个)、美国(22个)、德国(7个)等。
据了解,GII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共同创立的年度排名,是当前世界范围内评价国家创新能力方面最为全面、科学、权威的报告之一。
此番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由GII创设于2017年,旨在通过国际专利申请量、科研论文发表量和风险资本交易量等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其中,风险资本交易量指标为今年新引入。
全球创新集群,中国成色足
今年的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榜单,中国成色十足。
据该榜单透露,全球前10位的创新集群包含深圳-香港-广州、东京-横滨、圣何塞-旧金山、北京、首尔、上海-苏州、纽约、伦敦、波士顿-剑桥和洛杉矶。
国际专利申请量、科研论文发表量和风险资本交易量,是评价创新集群三项主要指标。这些方面98策略,深圳-香港-广州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专利申请量方面,深圳-香港-广州的PCT申请量占全球总量9%,位居全球第二(PCT专利申请量是衡量全球技术创新活跃度的重要指标,指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其中,排名第一的申请人是华为公司。
在科学论文发表方面,深圳-香港-广州的发表量占全球总量2.4%,其中,中山大学为排名第一的科学组织。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榜单的科学论文发表量排名中,中国包揽了前三的集群,除深圳-香港-广州外,北京占全球总量4%,上海-苏州则占2.5%。
据相关数据,过去五年间,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专利申请密度为每百万人2292个,科学论文发表密度为每百万人3775篇,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为每百万人135宗。
城市、企业、机构齐发力,深港穗创新力领跑
创新集群是强大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柱。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影响力正逐步引领全球。
深圳、香港、广州,三个城市在创新集群内各自发挥优势。其中,香港作为科研中心,拥有全球顶尖的大学;深圳则凭借强大的民营经济,贡献了集群中绝大部分的专利,坐落在深圳的华为连续七年专利申请量居于全球企业第一;广州则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在科学论文发表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突出。
“香港拥有顶尖的科研机构、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是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在9月1日的发布现场,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表示,中国政府将全力支持香港加快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与内地珠联璧合、双向赋能。
在深圳,近年来,当地正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城市战略,构建起了多元化的基础研究投入体系,坚持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6.46%,总量和强度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一。
而在广州,产业引导基金也正积极布局。近年来,广州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加强重点产业集聚投入,设立了1500亿元产投母基金、500亿元创投母基金,以及100亿元天使母基金,为企业铺就创新转化之路。据了解,截至2025年上半年,广州科创母基金落地44只子基金,实缴规模超270亿元,投资在当地的项目超过200个。
专家:推动四方面深度融合,深港穗创新集群将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首位,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背景下区域协同创新的巨大潜力。”广东省委党校舆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超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排名不仅反映三地在国际专利申请、科研产出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也凸显出风险资本活跃度对创新生态的关键支撑,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竞争力提升。
以深圳—香港—广州为代表的大湾区创新集群,如何持续保持并扩大竞争优势?对此,赵超建议推动四个方面的深度融合:一是强化跨境协同机制,突破制度壁垒,推动科研资金跨境使用、人才自由流动和数据安全共享,构建高效融通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二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同时优化风险投资环境,引导资本投向早期科技企业和硬科技领域;三是构建开放型创新网络,积极吸引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和高层次人才落户,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提升国际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四是夯实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双轮驱动,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聚焦前沿领域强化原始创新,同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未来,深港穗应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优势,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将‘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赵超说。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朱唯信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98策略
公富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